Alexa

ESG概念股》環保法令嚴,循環經濟商機跟著漲!洗腎導管變建材,創造第二種經濟效益

三成醫療廢棄物靠它清運  再攻循環經濟商機 洗腎導管變建材  青新如何點廢成金?
撰文: 段詩潔     分類:創新商模     圖檔來源:攝影/劉咸昌 日期:2024-05-29

如何讓廢物變黃金,循環經濟已成顯學之一。日友旗下的青新公司,已跨入醫療廢棄物再利用處理,讓醫療廢棄物也能成為建材。

永續與循環經濟商機下,一家台廠成功把醫療廢棄物成為建材,讓「廢物變黃金」!

 

潤泰新轉投資公司、台灣第一家專業生物醫療廢棄物焚化處理廠日友,旗下的青新公司則專營醫療及事業廢棄物清除、青新木製造銷售、醫療廢棄物再利用處理以及廢水處理。

 

環保法令趨嚴  商機跟著漲

 

「環保市場能夠存在,是靠法令堆積出來的。」身兼日友、青新董事長張芳正表示,早年是沒有人願意處理,隨著政府在環保法令上規範愈趨嚴謹,不做要付出代價,才有環保的商機。

 

日友、青新的商業模式,相得益彰。簡單地說,青新負責從醫療院所將廢棄物清運至日友等焚化處理廠,而醫療廢棄物必須在相當程度的環境控制下才能清運。張芳正強調,「現在所有清除,都是即時監控定位,直接傳到環境部系統。清除到哪個階段?什麼時候進廠?在哪個倉庫?什麼時候要焚燒?都一清二楚。」

 

事實上,早在SARS或COVID這類呼吸道疾病疫情肆虐之際,日友作為全台最大醫療廢棄物處理廠,就全力協助政府。張芳正解釋,清除的那輛車一進廠,門關上,廢棄物當場卸完就必須當場燒完,人員穿的防護衣、防毒面具全部直接脫下來燒掉。「SARS風聲鶴唳之際,台北市有醫院封院,我們負責處理醫院廢棄物,沒有人出過事。」也因為是規模最大,「要是出問題,沒有人能救我,因此每年年底我都會花一筆錢去買防護衣、口罩等,就是為了應付可能發生的任何狀況。」

 

青新除了有醫療廢棄物處理執照外,也有一般事業廢棄物處理執照。

 

依環境部統計,去年台灣清除機構超過五千家,屬於甲級清除機構約五百多家,其中有能力從事醫療廢棄物清除作業者約二十家。青新去年醫療廢棄物客戶數超過一萬家,約占醫療院所三成,在大台北地區客戶家數市占率更高達七成,清除量共計一五八二○噸,在醫療廢棄物清除量市占率約三四%。二三年事業廢棄物(不含醫療廢棄物)客戶數達七五四家,清除量共計五五七二一噸。

基金名稱(幣別)
一周績效(%)